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沸腾的光热产业还将碰到什么壁垒
时间:2011-02-15 来源:imsia
分享到
1月20日,鄂尔多斯50MW光热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在一片冷清中开标。作为全国首个太阳能商业化光热发电工程,该项目并未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与追捧。在正式开标当天,仅有3家企业联合体参与了该项目的投标。

鄂尔多斯项目是中国光热发电市场化的一个缩影。起步较晚的光热发电离产业化距离较远,不仅迄今尚未解决部分关键部件的国产化问题,还面临着被政策边缘化等困境。当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成本问题。

据鄂尔多斯项目的工程报告显示,该项目每千瓦造价为2.6万元,几乎是光伏造价的2倍,是火电的4倍。与同属太阳能资源利用、已逐渐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依然处在商业萌芽阶段。

但在光热发电之外,同是光热利用领域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却热闹非凡——3000家企业,保有量占世界80%,2010年的产值达到735亿。这个发轫于民间资本、成长于民间市场的“草根产业”在“十一五”收官之年迎来了井喷的行情。

当前,活跃于市场上的3000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中,已经诞生出太阳雨、皇明、四季沐歌和力诺瑞特等拥有成熟技术和较为完整产业链的明星企业。这些崭露头角的业界新星,在度过被政策忽视的“十一五”后,站在了前景更为广阔的“十二五”前。

与此同时,一系列扶植政策开始向这块以往被遗忘的领地倾斜,发端于2009年的“家电下乡”政策渐入佳境,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也对其着墨甚多。这个长期自发生长的产业,已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与此同时,从同行中脱颖而出的新星企业,无不摩拳擦掌,光热行业“洗牌”在即。

壁垒解冻

“中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对太阳能热利用的关注度不够。”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申文明、江苏太阳雨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新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都如此抱怨。

长期以来,对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而言,他们一直期待政府能够出台和支持光伏产业一样的政策。事实上,在新能源领域,光热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1平方米热水器每年可替代120公斤标准煤,每年节电400度,而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2.2亿平方米,相当于节约2640万吨标准煤,节电900亿度。

皇明公司董事长黄鸣曾用“七宗最”形容太阳能光热产业在新能源中的地位:贡献最大、影响最大、最实用、普及率最高、技术最领先、投入产出比最大、政府及社会负担最轻,而光热却是被“边缘化”的产业。

与光伏和风电产业靠政府推动的发展路径相比,光热产业是在市场需求的呼唤声中发展起来。据北京太阳能研究所前副主任陶桢回忆,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能源供给紧张,煤等资源是靠计划供应,洗澡对老百姓来说是一大难事。我国自发研制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出现便受到了欢迎。特别是在1986年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从国外引进第一条生产线后,热水器企业在全国陆陆续续成立,产业雏形基本形成。

到90年代,在自主研发出适合我国多样性气候的全玻璃真空管后,我国基本掌握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全产业链,生产及配套企业也迅速增加。

而在此发展的30多年间,政府并没有像支持光伏产业一样刻意地进行鼓励支持。据孟宪淦介绍,政府主要是主导一些科技攻关项目,但并未在该产业的商业化路径上有明显的政策助力。

对于光热产业发展的重视不够,也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印证。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产业工作委员会2011年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时便坦诚:“国家政府部门在过去的五年中对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扶持相对较少。”

尽管我国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有明文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并在建筑设计时,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预留位置。”但在孟宪淦看来,政府“基本调子是鼓励,并未像光伏、风电那样能推动强制上网。”因此,尽管太阳能热水器能在被政策忽略的空间里蓬勃生长,但对投资量大、技术和政策要求更高的光热发电来说,政策的忽视,则意味着难产。

不过,在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能源规划中,光热行业如坚冰般的政策壁垒看似有解冻的迹象,《规划》不仅规定在内蒙、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适宜地区开展热发电试点,还将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定下4亿平方米的发展目标,同时计划在农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热利用装置,实现村镇的阳光浴室工程等。虽然光热发电产业未必能一蹴而就,但对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而言,政府的政策导向则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新的挑战。

向中高温进军

自2009年太阳能被纳入“家电下乡”政策以来,整个光热行业正悄然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大战”。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之后,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增长为16.7%,是“十一五”五年中增长速度最缓慢的一年。除了南方旱灾等一系列客观因素之外,行业专家们认为,光热行业进入了平稳增长期。在“十二五”政策利好的发展前景下,行业领头羊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竞赛。

“发展中高温技术是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几位太阳能热水器大佬均向记者表示。目前,太阳能热利用提供的主要是低温热水,只能满足洗浴的需要。如何扩大应用领域是当前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申文明的心里有这样一组数:“如果太阳能热利用进入热能产业化推广阶段,每年的节能减排数量至少会以十倍以上的速度迅速递增,仅太阳能热利用一项每年就可节煤8000多万吨。目前,全国锅炉数量约50多万台,80%左右为燃煤锅炉,若都能与太阳能结合,按照太阳能提供10%的能量计算,一年就可节约原煤约4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000万吨,仅太阳能产业在全国就将带动13200亿的市场总量。”

申文明构思的是一条从热水到热能的升级路径,其中最需要解决的就是中温集热技术。相比于光伏企业动辄上百亿的产值,他觉得热水器用于解决家庭热水问题的“蛋糕”有点小,现在做的最大的热水器企业也不过三十亿的产值,他看到了工农业领域热利用应用的潜力。为此,力诺瑞特研发了中温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和中温真空管集热器,工作温度可达150度,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锅炉等热能技术和产品。

“现在产业在向大型供热系统迈进,特别是在工农中生产中利用太阳能热系统提供热能,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养殖、纺织、食品等行业。这是光热行业‘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振涛告诉本刊记者。

在皇明,高温技术的研发也是如火如荼,四五百度的高温集热技术主要是应用在热发电领域。相比较于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刚刚起步。热发电被列入了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据估测,在未来的五年,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发电量会激增18倍,从现在的年生产5亿8千万瓦增长到大约1万兆瓦。

开辟大市场

在罗振涛看来,企业发展除了在中高温技术寻找突破口,还要开辟新的市场。对于光热产业发展,罗振涛提出这样一句口号:进城、下乡和出海。

新一轮家电下乡的扬帆起航,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据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显示,农村市场的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到20%,就会给全行业带来1200亿元以上的销售额。到2020年,中国农村太阳能应用量将达到60%以上,销售额将高达2000亿元以上。

农村太阳能市场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且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由东部向中西部扩展。为了进一步占领市场,去年,太阳雨、皇明、四季沐歌、力诺瑞特、桑乐等企业纷纷开始了异地扩张计划。桑乐公司正在海宁、岳阳、淮南、郑州布局全国生产基地,力诺的上海基地、太阳雨的沈阳基地、桑夏的湖北基地以及四季沐歌的河南基地等等,区域化的争夺正在上演。

农村包围城市成了众多大型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选择,在农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同时,研发热水器与建筑相结合的相关技术是开辟城市市场的另一关键。业内人士认为,向高端市场发展是企业的发展趋势,而与建筑结合是发展重点。

据统计,在我国的总能耗里建筑能耗占30%,热水占建筑能耗的15%。2009年以来,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河北、河南、浙江、海南等20多个省市,均制定了“太阳能光热与建筑结合”规划,并强制要求12层以下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北京、山东等地对集中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给予资金补贴。地方政策的出台给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带来新的曙光。

太阳能热水器可以看作是一项建筑能源利用技术,符合建筑美观、安全、可靠、全天候等需求,承压和抗冻是其关键技术,这些做起来非常难。”孟宪淦说。

陶桢告诉《能源》记者,与建筑结合是平板热水器再一次崛起的机会,平板技术更容易与建筑立面结合,便于安装运行和维护。光热行业刚起步时,技术门槛很低,随着对产品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和建筑结合本身是技术门槛,尤其作为建筑构件。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出口到150个国家,共有230多个企业参与,出口到美国、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已经有五六个企业在海外建厂。而我国现在主要出口产品集中于集热器,在整机和生产线出口方面甚少。在孟宪淦看来,虽然发展了30多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集约化难题

2009年和2010年共有171家太阳能企业加入下乡大潮。中标品牌增多,市场竞争无疑更为激烈。除了参与下乡的企业数量创新高外,太阳能产品限价也从4000元提升至5000元,这一变化为下乡企业的产品升级释放了更大空间。

虽然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即将迈入年产值千亿的关口,但是行业内的几大明星企业,在面临几千家同行竞争的情况下,其行业领导地位并不显著。行业门槛低造成的同质化使得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为人诟病。

目前,我国近6000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中,真正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不足20家。由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编写的中国太阳热利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在我国基本规范的太阳能热水器整机企业200家左右,加之小型粗放型企业1000家左右,大品牌企业的产品市场集中度仍不高,行业前十强企业市场份额约占28.5%。

太阳能热水器企业集中的浙江海宁,不少小型企业停产,一些相关配套企业倒闭。2010年5月以后,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窑炉减少超过1/3。“集中化是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乱而杂的企业布局不利用光热行业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希望能培养5到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罗振涛说。

与光伏高投入、高技术要求相比,太阳能热水器在资本和技术方面的壁垒比较低,大量中小型、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涌入,造成了产业集中度低。徐新建告诉记者,产业集中是必然趋势。而此时,技术和市场就成为了考验一家企业的标准

“产业发展在得益于市场淘汰的同时,国家政策的导向也尤为重要,目前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归谁管并不是非常明确,多头管理给产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局面。”孟宪淦说。

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曾向记者说明不愿意进军农村市场的无奈:农村市场难做,服务半径太远,安装条件太差,售后成本过高。特别目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经销商在压低价格,缩减利润空间的情况下,一次维修的成本可能已经超过了利润,经销商就失去了商业动力。

在孟宪淦看来,如果产业趋于集中,黄鸣提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果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剩下十几家,可以在全国三千多个县进行企业联盟,建立销售和售后两个网络,售后服务体系也走市场机制。“企业联盟需要政府组织来主导,像钢铁、石油行业都有政府性质的行业协会,而光热、光伏产业的行业协会只是民间团体,目前的多头管理以及缺乏政府性的行业组织使得合力形成颇为艰难。”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 相关文章:
    • 近日,2010中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南沅陵召开,光热发电成为与会人士探讨的热点话题。从“国内首个光热发电项目鄂尔多斯50MW工程将于8月招标”到“亚洲首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在北京延庆兴建”,光热
      上传时间:2010-09-26
    • 中国的光热产业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规模化、并逐步走向规范化的产业,在中国“5万亿经济新能源政策”的刺激下,成为了中国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上传时间:2010-10-02
    • 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有望跻身“千亿元产业俱乐部”的发展元年。
      上传时间:2010-12-17
    • 经过两年多发展,产业规模从不足100亿元快速增长至500亿元,我国太阳能光热企业再度向“年产值1000亿元”发起了新的冲击。
      上传时间:2010-12-28
    CopyRight 2022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