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地产新趋向:太阳能与建筑联姻
时间:2011-09-25 来源:imsia
分享到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新趋向。16日,第二届太阳能开发利用博览会在德州开幕,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Peter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太阳能建筑和住宅将为中国的地产行业打开新思路,低碳减排和顺应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永不会过时。然而,高昂的价格也在掣肘着这一新潮流,尽快出台扶持建筑节能发展的产业政策成为业界共同的呼唤。太阳能“豪宅”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在“绿色能源引领未来”主题论坛上展示了德州太阳谷蔚来城项目。这个全部采用太阳能的节能社区,作为未来30年的全球人居样板,成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最佳例证。

坐落在德州开发区的蔚来城是皇明集团投入重资打造的节能示范地产项目。据黄鸣介绍,蔚来城的热水供热及公共空间照明所需能源全部采用太阳能。采暖制冷技术则应用土壤源热泵技术,这一技术同时实现了空调、热水器和地暖等三重功能,比常规节能40%以上。从理论上看,太阳能住宅效益很高,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在该博览会的蔚来城展台导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二期的房价在1万元/平方米到1.2万元/平方米,而德州当地的房价均价在3000元/平方米到4000元/平方米,这样的3倍差价,跟上海滩最著名的豪宅楼盘汤臣一品与周边楼盘的价差有一拼。但蔚来城并不愁卖,导购员告诉导报记者,蔚来城的一期已经售罄,价格翻番的二期他们也信心十足。

在德州这样的三线城市,蔚来城的房价或许不为当地普通购房者接受。但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领域,爱冒险的黄鸣至少第一个“吃了螃蟹”。法国华黎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记峰对导报记者说,如果说其它高端楼盘的卖点是地段和奢华,蔚来城的卖点则在于节能和宜居。对于蔚来城的这次博弈,黄鸣已经显胜。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文哲亮表示,近年来在节能、低碳之风劲吹的大背景下,建筑节能也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每年新建建筑中,约95%是高能耗建筑。因此,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也是对楼盘本身的黄金加码。节能力超越德国Peter给导报记者举了一个最现实的节能建筑实例德国的“三升房”。他解释,“三升房”指一年每平方米居住面积消耗的热能只有3升采暖用油,1升油相当于10千瓦时电。但是来到德州,看到太阳谷的蔚来城,他认为德国“三升房”的节能纪录要被打破了。据导报记者了解,“三升房”所在的节能小区就位于莱茵河北部,共有7500套住宅,其中大部分是由二战后修建的老住宅改造而成。表面看来,它与普通的公寓楼差不多,其实,该公寓楼仅外墙就用了27cm厚的聚氨酯保温材料,窗户则是3层的保温玻璃,每幢公寓楼还配有一套通风系统和燃料电池组,可收集地热并把天然气转换为热能和电力,循环使用。和传统房屋相比,这种房屋可以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消耗只有原来的1/6。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润青表示,在节约能源方面,“三升房”的概念和蔚来城的理念可谓异曲同工。虽然采用不同的建筑型材料,但是作为中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自主研发品牌,蔚来城有着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其发展大有超过“三升房”的势头。中国侨联原副主席、中国侨商会常务副会长林淑娘说,她见证了德州太阳能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现在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历程。据她了解,现在很多德国建筑业专家提到德州的太阳谷也会说“amazing”(惊人)。仍需政策导航文哲亮表示,要实现“十二五”的建筑节能目标,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仍需要政策引导。最近,多部有关节能建筑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其中,7日颁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间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太阳能和建筑不存在依附关系,太阳能建筑节能做的是“加法”,实际效果就是用1%的建筑成本弥补10%的建筑能耗。而政策在一体化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可能就是“乘法”,因为目前经营太阳能的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所以政策扶持必不可少。财政部网站最新发布的《加强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后续工作管理通知》中,对2009年、2010年、2011年批准的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和资金清算时间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并要求加大对示范工程的督促指导及协调管理,抓紧抓好验收评估等后续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任务。

石定寰表示,随着“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逐步展开,能源结构调整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得以快速发展,太阳能中温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太阳能发电建设推广将取得长足进步。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达到15%,必将成为完成减排目标的中坚力量。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 相关文章:
  • CopyRight 2022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